企业巡礼|群峰健康:打通从“检测”“数据”到“药物”转化全链路的微生物平台公司

颐道小编
2022-11-11



01   公司概况

群峰健康是一家创立于北京的微生物平台型公司,公司搭建了独有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和转化与生产平台,打通从“检测”“数据”到“药物”的转化全链路,实现微生态药物研发的完整闭环,从2018年成立至今,投入大量资金以推动检测技术和药物研发进展,适应症分别为代谢类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

02   技术平台

检测技术方面,群峰健康自主开发了基于二代测序的全长16S检测平台,该平台可以成功测序获得16S的全长序列,获得全部变异区域序列信息,不仅能提高物种鉴定的分辨率,还能提高样本中微生物组成鉴定的精确度,能更加真实的还原样本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同时成本相对较低,可用于大规模临床检测。

数据算法方面,公司依托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研究员的团队,开发了NetMoss biomaker发现算法平台和粪菌移植中供体-受体匹配的人工智能模型(EDS模型)。

微生物诊疗领域,Maker发现是一个难点,基于NetMoss平台,公司研发团队发现了影响预测影响女性妊娠结局的重要标志物,这一发现对于辅助生殖领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群峰正在进行多中心临床,以冲击我国微生物领域第一个IVD产品。

FMT患者治疗一次一般需要进行多次的移植,价格不菲,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具有良好的疗效,基于EDS模型,群峰可以为菌群移植患者进行精准的供体-受体配型,提高移植的精准性有效性。

03   商业模式

群峰健康商业模式是从临床检测切入,通过有效的临床检测低成本、快速地获得大量的临床数据,以此源源不断地获取有效的临床数据,构建自己的数据库,支持有效的微生态干预与治疗,截至2022年6月,公司数据库已拥有接近5万例数据样本。目前公司已经在多囊卵巢、细菌性阴道病和非酒精脂肪肝等适应症取得了较好的数据结果。

在生殖道微生物领域,公司胚胎移植前菌群检测产品已经完成开发,正在多家合作机构以LDT方式开展,同时,多中心临床也正在开展中,以申请微生态检测领域首个IVD批文。是这个领域行业最前沿的玩家。

在肠道微生态领域,通过与国内FMT样本量最多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合作,基于16S-FAST技术和EDS人工智能模型进行精准菌群移植配型检测,通过独有的供/受体配型指数来显著提高肠道菌群移植的成功率,该院拥有我国首个也是最大的中国人肠源模式菌种库。

04   创始团队

公司创始团队由连续创业成功的IVD资深专家和AI大数据及算法分析顶尖科学家组成。CEO冯涛毕业于北大生物系,是生殖遗传领域的专家,也是国内首批基因测序与生物信息行业从业人员, 对行业有近20年的知识沉淀与科学理解。冯涛曾是嘉宝仁和联合创始人、CTO、CEO,有着丰富的III类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与审批经验、打造生殖中心遗传模块商业化经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中心的战略制定经验。在冯涛的带领下,公司成立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

公司生物信息及算法团队由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研究员领衔。赵方庆博士是微生物AI大数据及算法分析顶尖专家,主要致力于建立高效的算法模型和实验技术,探索人体微生物与非编码RNA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以期解析它们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并在这些领域发表多个重大成果。   

(1)菌群大数据及分析算法

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家族,它们构成复杂,“成长环境”千差万别,为了摸清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科学家试图找到它们与体内其他器官的某些关联,由此发现了一些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微生物标记物。微生物标记物是一种标记特定疾病的关键微生物,它们在健康人群与患病人群中的“表现”有一定差异,使用稳定的微生物标记物可以更好地实现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基于菌群丰度整合数据并进行生物标记物挖掘的方法存在偏差,此外,微生物丰度矩阵过于稀疏,常规计算方法也很难基于稀疏矩阵对不同批次的丰度进行校正。就微生物标记物的种类和作用而言,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差异很大。因此,如何从来自不同人体的大数据中挖掘并解读复杂菌群的内在规律,仍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赵方庆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高效整合大规模菌群数据和生物标志物鉴定的新算法(NetMoss),并发表在2022年5月的《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上。

新提出的算法利用微生物相互作用网络有效整合不同种群的数据。它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状态下微生物网络的扰动来量化不同网络模块之间的拓扑差异,从而能够鉴定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与之前的方法相比,NetMoss可以更高效地无偏倚地整合不同批次的微生物数据,挖掘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识别驱动多种疾病发生的微生物微生态失调协变模式。

(2)菌群与生殖健康

2021年,赵方庆博士团队首次证实女性生殖系统跨位点的微生物交流,是决定宫腔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一发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首次阐明了宫腔和阴道菌群存在交互和共变的特征,发现了阴道菌群对宫腔健康状态得指示效果或有助于子宫内膜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和及时治疗;发现了阴道菌群及特定细菌种类对子宫内膜组织的破坏性或保护性作用,提出通过操纵阴道微生态来保护宫腔健康的新思路,为未来将阴道菌群移植作为一种临床治疗宫内疾病、甚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维护生殖健康的可选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3)菌群移植配型

2022年,赵方庆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期刊Gut Microbes上发表题为“The interplay of gut microbiota between donors and recipients determines the efficacy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的研究论文。

这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对于IBD患者,经过菌群检测结合算法分析,进行供/受体配型后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未进行配型的菌群移植治疗,该研究进一步发现,供体受体间肠型的匹配与粪菌移植疗效有显著关联。这一成果为FMT精准移植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对后续精准粪菌移植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肠型匹配程度和供/受体菌群特征,该团队首次提出粪菌移植中供体-受体匹配的人工智能模型(enterotype-based donor selection, EDS),值得一提的是,在独立的IBD验证队列中,EDS能够使移植疗效从57.1%提升到93.3%。

此外,赵博士团队还在孕期健康对新生儿初始菌群形态建成的贡献、生命早期菌群演替、菌群健康与自闭症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完)


分享